reading-notes

张俊的读书笔记

View project on GitHub

人生的三路向:宗教、道德与人生

cover

豆瓣链接

作者: 梁漱溟
出版社: 当代中国出版社
副标题: 宗教、道德与人生
出版年: 2010-1
页数: 184
定价: 28.0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801708540

一 人生的三路向

生活的说明

生物或生活实不只以他的“根身”——“正报”——为范围,应该包他的“根身”、“器界”——“正报”、“依报”——为范围,应该包他的“根身”、“器界”——“正报”、“依报”——为一整个的宇宙——唯识上所谓“真异熟果”——而没有范围的。

盖各自有各自的宇宙——我宇宙与他宇宙非一。抑此宇宙是他——他与宇宙非二。照我们的意思,尽宇宙是一生活,只是生活,初无宇宙。由生活相继,故尔宇宙似乎恒在,其实宇宙是多的相继,不似一的宛在。

生活即在某个范围内“事的相续”。这个“事”是什么?照我们的意思,一问一答即唯识家所谓“见分”-“相分”——是为一“事”。一“事”,一“事”,又一“事”……如此涌出不已,是为“相续”。

这个差不多成定局的宇宙——真异熟果——是由我们前此的自己而成功这样的;这个东西可以叫做“前此的我”或“已成的我”,而现在的意欲就是“现在的我”。所以我们所说小范围生活的解释即是“现在的我”对于“前此的我”这一种奋斗努力。

这种努力去改变“前此的我”的局面而结果有所取得,就是所谓奋斗。所以凡是一个用力都算是奋斗,我们的生活无时不奋斗。修订之点有三:

  1. 为碍的不单是物质世界——已成的我——就是,不仅是我自己的真异熟果。还有另外一个东西——就是其它的有情(生物)。真正为碍的是在其它有情的“他心”而不在其根身。譬如我要求他人之见爱,或提出一种意见要求旁人同我一致,这时为碍的即是“他心”;这才是真正的其他有情并非我的“已成的我”,而是彼之“现在的我”。

  2. 为碍的不仅物质世界与“他心”,还有宇宙间一定的因果法则。

  3. 人类的生活不能一律视为奋斗。自然有很细微的事情一直到很大的事情——如从抬手动脚一直到改造国家——无一不是奋斗,但有时也有例外。如乐极而歌,兴来而舞,乃至一切游戏、音乐、歌舞、诗文、绘画等情感活动,游艺的作品,差不多都是潜力之抒写,全非应付困难或解决问题,所以亦全非奋斗。

人生三种问题

  1. 可满足者即对于物质世界——已成的我——之奋斗;这时只有知识力量来不及的时候暂不能满足,而却本是可以解决的问题。

  2. 满足与否不可定者:如我意欲向前要求时为碍的在有情的“他心”。

  3. 绝对不能满足者:此即必须遵循的因果必至之势。是完全无法可想的。

人生三路向

  1. (向前面要求-近代西方功利主义:肯定欲望,肯定人生,欲望就是人生的一切)遇到问题都是对于前面去下手,这种下手的结果就是改造局面,使其可以满足我们的要求,这是生活本来的路向。

  2. (对于自己的意思变换,调和持中-中国儒家思想:人类不同于其他动物,有卓然不落于欲望窠臼之可能,于是乃肯定人生而排斥欲望)遇到问题不去要求解决,改造局面,就在这种境地上求我自己的满足。譬如屋小而漏,假使照本来的路向一定要求另换一间房屋,而持第二种路向的遇到这种问题,他并不要求另换一间房屋,而就在此种境地之下变换自己的意思而满足,并且一般的有兴趣。这时下手的地方并不在前面,眼睛并不望前看而向旁边看;他并不想奋斗的改造局面,而是回想的随遇而安。他所持应付问题的方法只是自己意欲的调和罢了。

  3. (转身向后要求-古印度出世思想:欲望出在众生的迷妄,否定欲望,否定一切众生生活,从而人生同在否定之中)遇到问题他就想根本取消这种问题或要求。这时他既不像第一条路向的改造局面,也不像第二条路向的变更自己的意思,只想根本上将此问题取消。这也是应付困难的一个办法,但是最违背生活本性。因为生活的本性是向前要求的。凡对于种种欲望都持禁欲态度的都归于这条路。

二 宗教之真

宗教是什么

一切宗教都是从超绝于人类知识处立他的根据,而以人类情感之安慰意志之勖勉为事。

  1. 宗教必以对于人的情志方面之安慰勖勉为其事务;
  2. 宗教必以对于人的知识方面之超外背反立其根据。

“依赖感乃是宗教的根源”。——《宗教之本质》费尔巴哈

宗教最初可说是一种对外力之假借;此外力却实在就是自己。

宗教之真必要所在

“众生的生活都是相残”。

“众生的生活都是无常”。所谓老、病、死,不重在老、病、死本身。老固然很痛苦,病固然很痛苦,死固然很痛苦,然佛所痛苦的是重在别离了少壮的老,别离了盛好的病,别离了生活的死。所痛在别离即无常也。

印度人之怕死,非怕死,而痛无常。

中国人怕死,总是想“一个人不过几十年顶多一百年的活头!眼看要老了!要死了!还不赶快乐一乐么?”或者“还不想个长生不死的法子么?”姑无论其可鄙,实在是错谬不合。他的错误始则是误增一个我,继则妄减一个我。“我”是从直觉认识的(感觉与理智上均无“我”)但直觉只认识,无有判断,尤不能区划范围(感觉亦尔)。判断区划,理智之所事也,而凡直觉所认识者只许以直觉的模样表出之,不得著为理智之形式。现在他区划如许空间如许时间为一范围而判立一个“我”;又于范围外判“我”不存;实误以直觉上的东西著为理智之形式也。质言之,“我”非所论于存不存,更无范围,而他全弄错了,且从这错的观念上有许多试想,岂不全错了么!

子无谓科学进步可以征服天行也。宇宙不是一个东西而是许多事情,不是恒在而是相续,吾侪言之久矣。宇宙但是相继,亦无相继者,相继即无常矣。宇宙即无常,更无一豪别的在。而吾人则欲得宇宙于无常之外,于情乃安此绝途也。吾固知若今日人类之老病死可以科学进步而变之也;独若老病死之所以为老病死者绝不变,则老病死固不变也。

当初佛教人情志上所发的两问题是宗教的真必要所在,宗教的必要只在此处,更无其他。

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宗教问题

它是我们的作品,而我们不自觉。它是“人的”,而我们以为“神”。

三 道德之真

中国以道德代宗教

儒家没有什么教给人,有之,便是教人反省自求一条而已。除了信赖人自己的理性,不再信赖其他。

中国自孔子以来,便走上以道德代宗教之路。

宗教在中国卒于被替代下来之故,大约由于二者:

  1. 安排伦理名分以组织社会;
  2. 设为礼乐捐让以涵养理性。

道德为人生艺术

道德是什么?即是生命的和谐,也就是人生的艺术。所谓生命的和谐,即人生生理心理——知、情、意——的和谐;同时,也是我的生命与社会其他人生命的和谐。所谓人生的艺术,就是会让生命和谐,会做人,做的痛快漂亮。

一般人对道德的三种误解

  1. 认为道德是拘谨的。
  2. 认为道德是枯燥的。
  3. 认为道德是格外的事情,仿佛在日常生活之外,很高远的,多添的一件事情。

理性——人类的特征

必须摒除感情而后其认识乃锐入者,是之谓理智;其不欺好恶而判别自然明切者,是之为理性。

西洋偏长于理智而短于理性,中国偏长于理性而短于理智。

理智理性为心思作用之知情两面,而所贵乎人类者,即在官体反应减弱而心思作用扩大,行为从容而超脱。是故忿欲隐藏理性而假理智为工具者,偏私代无私而起,从容失没于激越,官体自为主而心思为之役也。心思作用非恶所在,抑且为善之所自出。官体作用非恶所在,抑善固待其行动而成。在人类生命中,觅恶了不可得。而卒有恶者,无他,即此心思官体颠倒失序而已。一切之恶,千变万化,总不出此一方式。泪乎激越者消停,而后悔焉,则理性显而心思官体复其位也。是故,人之不免于错误,由理智(松开);人之不甘心于错误,由理性(无私)。

中国民族精神所在

在儒家领导下,中国人养成一种社会风尚,或民族精神:一为向上之心强,一为相与之情厚。

向上心,即不甘于错误的心,即是非之心,好善服恶的心,要求公平合理的心,拥护正义的心,知耻要强的心,嫌恶懒散而喜振作的心……总之,于人生厉害得失之外,更有向上一念者是,我们总称之曰:“人生向上。”从之则坦然泰然,怡然自得而殊不见其所得;违之则歉恨不安,仿佛若有所失而不见其所失。

四 追求人生的真义

合理的人生态度

人生没有什么意义可指,如其询问,就是在人生生活上而有其意义;人生没有什么价值可评,如其询问,那么不论何人当下都已圆足无缺无欠(不待什么事业、功德、学问、名誉、或什么好的成就,而后才有价值)。人生没有什么责任可负,如其询问,那么只有当下自己所责之于自己的。

人生快乐就在生活本身上,就在活动上,而不在有所享受于外。要改换那求生活美满于外边享受的路子,而回头认取自身活动上的乐趣,各自找个地方去活动。

大约一个人都蕴蓄着一团力量在内里,要籍着一种活动发挥出来,而后这个人一生才是舒发的,快乐的,也就是合理的。我以为凡人都应当就自己的聪明才力找个相当的地方去活动。

找个地方把自己的力气用在里头,让它发挥尽致。这样便是人生的美满;这样就有了人生的价值;这样就有了人生的乐趣。乐趣完全是在自己浑沦活动之中。即如吃糖一事,不要误会乐趣在糖上,应晓得是在吃上,换一句话,就是不在所享受上,而在能活动上。我们不应当那么可怜丧失自己,去向外找东西,一切所有都在这里,都在自己身上,不待外求。

我之人生观如是

人类若是种种同心协力奋勉向前,却都是为什么?自我言之,生命者无目的之向上奋进也。所谓无目的者以其无止境不知其所届。生物之进化无在不显示其势如此;而人类之结侣合群同心协力积极作为奋勉向前尤其豁露著名最可指见者也。即此无目的之向上奋进,是曰人生意义,亦即可以说即此同心协力奋勉向前便是人生真义。

谈生命与向上创造

生命与生活,在我说实际上是纯然一回事。生命是什么?就是活的相续。整个生命的本身是毫无目的的。就一段一段琐碎的生活上,分别目的与手段,是可以的;就整个生活说,没法说目的——实在也没有目的。

向上创造就是灵活奋进,细分析之可有两点:(一)向上翻高;(二)往广阔里开展。习惯化即机械化。骑脚踏车未成习惯,必得操心;既熟练后,不须再用心力,而可游心于更高一段的活动:在车上玩种种把戏之类。在生理现象与习惯之间的本能,亦是生命之机械化者;人类社会中之有礼法制度,正亦相同。这都是省出力量,再向前开展;一步步向上创造,一步步机械化,再一步步地开展去;生命就是始终如此无目的地向上创造。人类的向善心,爱好真理,追求真理,都从此一个趋向而来,不是两回事。这一趋向极明朗,但趋向只是趋向,不是目的。

人生的意义

人生的意义就在他会用心思去创造;要是人类不用心思,便辜负了人生,不创造,便枉生了一世。所以我们要时时提醒自己,要用心思要创造。

创造有两方面,一是表现于外面的,即“成物”;还有一种是在一个人生命上的创造,名之为“成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