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笑来
出版年: 2015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69919196
- 人生最重要的概念:复利
- 最根本的学习与创作:践行
- 我是如何获得财务自由的?
- 我在互联网上度过的那两辈子……
- 我的几段个人经历以及一点总结
- 主动选择 —— 重生的关键
- 这些年里我到底干过多少蠢事?
- 我当初是怎样错过一辈子的
- 我们必须自主持续地升级我们自己
- 类比及其方法论
- 概念是一切知识的基石
- 非议、争论,与鄙视链
- 我是如何做到不和老婆吵架的?
- 其实我跟外人也很少吵架……
- 什么是朋友?
- 成为一个有战友的人
- 我的销售概念与方法论
- 如何克制自己的“推销”欲望
- 解决问题的方法论
- 惊喜的定义与创造惊喜的方法论
- 如何回避坏运气
- 切换模式:苍蝇与蜜蜂的启示
- 调整焦点:一个不可或缺的方法论
- 不能容错的系统肯定是脆弱的
- 为什么一定要自学?
- 为什么人丑就要多读书?
- 如何真正消化一本书?
- 选书的基本原则
- 什么是更好的知识?
- 如何研究新生事物?
- 活在未来,而不是当下
- 关于圣人与榜样
- 为什么你最终竟然无法改变自己?
- 反向塑造 —— 暗流涌动的势力
- 其实,有一把解决所有麻烦的万能钥匙……
- 逆境生存指南
人生最重要的概念:复利
- 积累。
- 复利效应,是我们人生的希望。
最根本的学习与创作:践行
- 想到了,学到了,就当真了;当真了,就当真做了,且真的做到了,这才是践行。
- 践行才是真正的学习与创作。
- 讲道理的人很多,践行的人很少很少。
我是如何获得财务自由的?
- 赚钱慢是一种罪,原罪。
- 赚钱一定要快,要快到超越“第二宇宙速度”,不然你飞不出去。
- 你的商业计划就是你的赚钱计划。
我在互联网上度过的那两辈子……
- 认真给自己找乐子的人没办法不招别人喜欢。
- 灵感更多的时候是创作过程中获得的,而不是创作的起点。
- 我今天的写作能力也是通过很长很长时间才磨炼出来的。
我的几段个人经历以及一点总结
- 没人知道你的苦。所以,坚决不要抱怨。
- 没人害你,你也可能很倒霉。
- 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差一点成功了。
- 关键时刻,不要掉链子,没人能帮你,只有靠自己。
- 情绪这东西,百无一用,行动才是必须的。
主动选择 —— 重生的关键
- 我希望有一天我能够卖我自己创造的东西,而不是别人的东西。
- 睡后收入— 就是睡觉了也还会产生的收入。
- 所有的重生都是主动的选择。
这些年里我到底干过多少蠢事?
- 自己做过的所有蠢事,都来自于自欺欺人这个恶习。
- 我决定开始治疗自己 —— 而且这事儿好像也没有人能帮上我。
- 为自己过去做过的所有蠢事道歉。
- 我应该对自己的未来自信,而不是对自己的现状自信……
- 衡量一个人是否真正自信,就看他是否能真心为他人的成功而毫无芥蒂地感到高兴。
- 停止嘲弄他人。
- 忘记自己的优点。
- 适当地放纵一下自己。
我当初是怎样错过一辈子的
- 人与人的差异在哪里?在我看来 主要是观念上的差异。
- 很多影响我们一生的,竟然都是很小,却又不成比例地重要的环节。
- 读一本好书,基本上就是对操作系统的一次升级 ,或者起码一点的升级(叫“打补丁”也可以)。
- 找出那些想当然的念头,挨个审视一遍,看看它对不对?有没有道理?是否应该被升级,或者被替换?这事儿一定要仔细,因为那些不经审视就嵌入操作系统的“想当然”实在是太危险了……
我们必须自主持续地升级我们自己
- 我发现每个人的大脑里其实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操作系统,真的跟计算机一样!
- 这世上没有完美的操作系统。
- 绝大多数人的操作系统竟然从不更新!从不!
- 粗糙、原始的操作系统的主要特征是:它越差就越自洽,漏洞百出却又能持续运转,最关键的是:它没有任何自动升级的机制。
类比及其方法论
- 首先要有足够的知识、信息储备,才能在理解新事物的时候找到真正合适的、最恰当的那个“参照物”;
- 之所以能找到最恰当的,不仅仅是找到最“像”的那个,还要仔细搞清楚“不像”的地方究竟有哪些,以免在传递信息的时候出现偏差……
- 在面对新事物的时候,我总是告诫自己,暂时先克制寻找类比的冲动,在对新事物有了足够的了解之后再去找类比不迟;
- 好的、精妙的类比超级炫酷,可还是要小心为妙,因为类比真的影响思维。
- 学会任何一个概念、方法论之后,都要问自己:这个道理还能用在什么地方?
概念是一切知识的基石
- 所谓的“独立思考” —— 少有人真正拥有的高级能力 —— 对其最朴素的描述无非是:能够独立地、正确地使用正确的概念。
- 在我眼里,聪明人是这样的:他们脑子里有很多很多(起码足够多)清楚必要的概念及其相关方法论。(并不见得无所不能)
- 在我眼里,笨蛋是这样的:他们脑子里充斥着各种乱七八糟莫名其妙的概念…… 方法论完全无从谈起。(并不见得处处平庸)
非议、争论,与鄙视链
- 善恶其实是次要的。所谓“人人心里有杆秤”——那秤称的其实是强弱。
- 真正要解决的问题不是去辩解,而是想办法让自己变得更强。
- 养成了另外一个习惯:自己错了,就承认,并且想办法承担后果 —— 我觉得大丈夫就应该这样。而别人错了,承认与承担都是别人的事情,用不着我去操心;如果那错造成了我的损失,可也无法上升到法律保护高度,那我就懒得追究 —— 因为我自认自己的时间精力更为宝贵,不应该浪费在这样的地方,甚至连生气的必要都没有,大好的人生在等着自己,哪里有功夫理会那些?
- 讨论的目标是为了让自己更明白;争论的目标是为了彻底说服对方;一旦归结到这里,就反应过来了,争论是完全无用的,因为其实很难达到效果;讨论才是有意义的。
- 人微易怒:争论的冲动常常来于自己的弱小。
我是如何做到不和老婆吵架的?
- 夫妻不吵架或者逐步减少吵架频率的方法论无非是:共同创建协议,共同遵守协议,共同升级协议……
其实我跟外人也很少吵架……
- 首先,不能生气。
- 其次,在不生气的情况下,偶尔可以假装生气,这是工具。
- 再次,一定要先表明立场和态度。
- 最后,只说道理上百分之百站得住脚的话。
- 真正高级的是这个:多赚钱,快赚钱,有钱到吃得起亏的地步。
- 哪里有什么好脾气啊,只有想的明白和想不明白…… 能解决问题就不用生气了罢。
什么是朋友?
- 朋友就是那些我愿意花时间与精力,与之共同做成至少一件事儿的人。
- 我对朋友、友情的定义,其实背后是一个很简单很清晰的过程:
- 依附
- 独立
- 共生
- 所谓的大牛,就是那些有能力构建自己的世界的人。
- 所谓的情商,指的是一个人有多大的能力去创造共赢局面。
成为一个有战友的人
- 有潜力可以成为战友的人,和有潜力能作为朋友的人是一样的,需要起码三个特征:
- 一技之长
- 追求进步
- 真诚热情
- 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或者经过以下几个阶段,朋友才可能转变成战友:
- 共同目标
- 并肩战斗
- 共享成果
我的销售概念与方法论
- 做出真正好的东西,销售就好像是不存在了一样,放在那里就行 —— 为什么呢?因为这是互联网时代。
- 把东西做到真好,直至最好,其实是最省心、最省时的方法论。
如何克制自己的“推销”欲望
- 说服他人有两个重要的终极诀窍。
- 第一个,让对方自己得出结论,而不是把结论塞给对方。
- 第二个,实际上是第一个的升级版:自己成为榜样,对方若是认同,自然就会追随。
解决问题的方法论
- 更多情况下,我觉得“细节很重要”是用来吓唬那些没做成过事儿甚至压根就没做过事儿的人的。
- 在我眼里,彻底的完美主义者都是脆弱的。
- 永远问自己,“什么是最重要的?”
- 有一点问题就坐立不安的人,本质上只是天真。
- 为什么要坚持锻炼呢?答案是: 本金最重要。
- 正确的方法论可能是这样:
- 一方面,专注于自己的进步,让自己成为能解决更多问题、更大问题的人—— 只要时间足够久,进步是一定的;
- 把自己能解决的问题,都给解决了,为了自己,也为了别人。
- 另一方面,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尽量帮助那些可能解决很大问题的人。但必须牢记,解决那些问题,可能并不是此人的责任,也不一定是此人能有的运气。
惊喜的定义与创造惊喜的方法论
- 你必须相信你自己会有好运的
- 尽量不做可能倒霉的事情
- 所谓“尽量不做可能倒霉的事情”,其实只不过是打磨自己的逻辑思考能力,使其完善,乃至于你不大可能去做未来可能产生恶果的事情。
- 保持开放
- 持续学习
- 学习就是掌握一系列新的概念。只有概念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它们之间才有机会产生“意外的连接” —— 即,所谓的融会贯通。
- 学习就是反复打磨概念与方法论,等着注定的惊喜注定地发生。
- 创造更多的连接
- 保留适当的随机
- 多管齐下,齐头并进
如何回避坏运气
- 通过选择来回避坏运气。
- 选择很重要。
- 所谓的学习,本质上是在提高自身的“免疫力”,让自己不被病毒打倒。
- 这一篇相当于给《惊喜的定义与创造惊喜的方法论》中的七个原则中的 1、2、4 做了更多的解释:
- 你必须相信你自己会有好运的
- 尽量不做可能倒霉的事情
- 保持开放
- 持续学习
- 创造更多的连接
- 保留适当的随机
- 多管齐下,齐头并进
切换模式:苍蝇与蜜蜂的启示
- 无论是谁,若是只有一根筋,总有一天会倒霉。
- 说简单就特别简单,凡事儿多琢磨一会儿。
- 刚刚冲进一个新领域的时候,我会把自己调整为“苍蝇模式” 。
- 找到门道之后怎么办?我会马上把自己调到另外一个模式“蜜蜂模式”。
调整焦点:一个不可或缺的方法论
- 很多人输就输在,对于新兴事物,看不见、看不起、看不懂、来不及……
- 转换焦点 :
- 不是问自己,这个大势如何才能为我所用?
- 而是问自己,在这个大势中,我去做什么最划算?
- 这两个问题的区别在于,
- 第一个问题的焦点是放在自己身上的;
- 第二个问题的焦点是放在大势本身上的。
不能容错的系统肯定是脆弱的
- 任何一个在现实世界里运转的系统所面对的,必然是一个不完美的、不理想的、各种意外频繁发生的现实世界。
- 我们最好给自己的操作系统设置一定的容错机制。
- 容错是自己的事儿。
为什么一定要自学?
- 只有概念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它们之间才有机会产生“意外的连接” —— 即,所谓的融会贯通。
- 学习几乎是唯一一个可以必然产生惊喜(意外的好运,Serendipity)的日常活动。
- 自学这事儿,方法并不首要,首要的是态度。
- 不为自己做的事儿,做久是不大可能的 ,于是,自然而然产生讨厌,产生抗拒,自然最终能放弃就马上放弃。
- 如果你想创业找个靠谱合伙人,那么请注意两个根基:
- 远离那些“表现型”选手 ,无论多费劲也要去找到那些“进取型”选手。
- 远离那些应付了事的人 ,无论多费劲也要去找到那些“把事情当作自己的事儿来做”的人。
为什么人丑就要多读书?
- 用进废退
如何真正消化一本书?
- 阅读,是为了理解,而理解这事儿,慢,即是快;快,便是无。
- 在读的过程中,不断整理这些概念与方法论之间的关系,其实是“消化”的必要过程。
- 在阅读的过程中,要不断向后总结,向前预期 —— 这是最基本的理解技巧。
- 一定要用起来。
- 教是最好的学习方法。
- 这个概念、这个方法论、这个道理、这个知识,还可以用在什么地方?
选书的基本原则
- 别找人要书单,那只不过是给别人制造负担——谁会知道别人应该看什么书?!
什么是更好的知识?
- 知识有两种:
- 无繁殖能力的知识
- 有繁殖能力的知识
- 有繁殖能力的知识:
- 可以积累,因为它有积累效应
- 必须应用,因为它有指导意义
- 值得传播,因为它可造福大众
- 我已经有很长的时间读书不写笔记了。为什么?因为有更大的硬盘了,有无限大的云存储了,更为关键的是 MacOS 有系统级内嵌的全文检索功能。于是,我尽量只买电子书,然后转换成 epub 格式存在硬盘里。读书的时候专心读,有用的地方刻意记住几个关键字,将来用得到的时候,全文检索一下,就可以轻松找到出处 —— 当然也有偶尔死活想不起来关键字要隔上好几天才想起来的情况…… 随着时间的推移,写上一两句批注的需求越来越少,若是真有启发,干脆写篇完整的文章算了。也就是说, 把大量用来“牢记”的时间,直接输入到“践行”之中,好像更为牢靠,更为划算。
如何研究新生事物?
- 面对新生事物的时候,一定要切换模式,否则就事实上完全无法面对、彻底无法研究。
- 任何新生事物都是不完美的。最终,我们接纳任何新生事物,都不是因为它完美,而是因为它相对更好而已。所以, 在面对、或者研究新生事物的时候,我们应该关注的是它的优点,而不是它的缺点。
- 学习就是用自己免费的时间与精力再加上少量的金钱去投资自己的未来。
活在未来,而不是当下
- 我们永远不要在容易和艰难之间选择,要在错误与正确之间选择。
- 想办法活在未来。就两件事儿:
- 笃信逻辑。
- 用逻辑去判断明天会发生什么。
- 凡事都可以预演。
- 按照未来的你所需要的标准去学习、去工作,将会构建一个完全不同的生活。
- 提前成为未来的你。
关于圣人与榜样
- 所有人都有进步的可能,只不过是有没有放弃而已,若不放弃,那最多是进步程度大小不同而已。
- 什么叫装蛋?自欺欺人是装给自己看;欺世盗名是装给别人看,反正都是装蛋。装蛋有无数种变体,可装蛋的本质,其实都是一样的:对自己的未来不自信。
- 一个关于书籍的价值观:花几十块钱(人民币或美元)买回来的一本书,哪怕是有其中一点点的内容(有时哪怕是一句话而已)给我带来惊喜,已经很划算了!
为什么你最终竟然无法改变自己?
- 知道自己的缺点,也知道自己改不掉,其实并不是最坏的情况,最坏的情况是,自己确实有缺点,自己却完全不知道,甚至以为自己其实是完美的 —— 这才是真正不可容忍的缺陷。
- 想改,却最终失败,大抵上都是“误以为改变是瞬间的事情”造成的。
- 刚开始用力过猛,就基本上注定会失败。
反向塑造 —— 暗流涌动的势力
- 千万要小心自己被反向塑造成你原本不应该变成的样子。
其实,有一把解决所有麻烦的万能钥匙……
- 输了,就得认。
- 如何才能 “未卜先知” 呢?方法论是:多观察、多研究、多思考别人的失败与麻烦。
- 研究他人的失败,比研究他人的成功更有指导意义。
逆境生存指南
- 细看历史上所有从逆境中走出来的人,大抵上都差不多:
- 他们就是很有才华;才华这东西,一点点不够用,必须很多很多;
- 他们因为有才华而更为勤奋,更不愿、不敢、不甘浪费一点点生命;
- 他们热爱家庭,那是生活的希望;
- 他们善待朋友,那是他们生存于世的关联与证据;
- 他们专注于做能做的事情,把最重要的事情做到最好;
- 他们与之斗争的,不是哪个人、或者哪群人,而是那个把所有人都变成受害者的历史漩涡;
- 他们最终从逆境里走了出来……